医疗照射中儿童放射防护要点

来源:http://www.scsyws.com/news495379.html    发布时间 : 2020-11-06 14:23:00



医疗照射应用中的辐射问题会给儿童带来癌症发生率增加的潜在危险。根据线性无阈模型,在非常低的剂量水平,随机性效应的风险虽然很低,但仍然存在。因此应尽力避免任何剂量水平的缺乏正当性的放射学程序,并确保患者防护优化,将患者剂量控制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相比于成人来说,发育期儿童的一些组织对辐射更加敏感。儿童对辐射随机性效应的敏感度是成人的2-3倍,儿童比成人有更长的预期存活时间,因此有更长的时间显现出辐射随机性效应。辐射诱发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乳癌和白血病的危险显著高于成人。

儿童医疗照射的正当性

对婴幼儿申请X线检查必须从严控制;

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健康儿童不应作为生物或医学研究计划的受试者;

尽可能考虑采用不涉及电离辐射的替代成像手段(如超声波或磁共振成像);

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临床指征和辐射防护原则确实认为X射线检查是合适的方式时方可进行X射线检查;

放射医师应对特定的临床问题具有足够的认知,在可以达到预期诊断价值的前提下,选择剂量较低的X射线检查程序。


放射诊断中的儿童防护

如设备具有儿童检查模式可选项时,对儿童实施检查时应使用该模式;如无儿童检查模式,应适当调整照射参数(如管电压、管电流、照射时间等);

使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如AEC,管电流自动调制等;

应为儿童的X射线检查配备保护相应组织和器官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和辅助防护设施的铅当量应不小于0.5 mmPb;

对儿童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严格限制照射野,并对其非检查部位的防护,特别应加强对性腺、眼晶状体及儿童骨骼等屏蔽防护;

对婴幼儿身体散射成分很小,可不使用滤线栅;但十几岁的儿童体格发育已使得身体散射成分显著增加,必须使用滤线栅;

对于年龄较小的新生儿和婴儿很难按要求保持不动,对于不合作的幼儿,应使用恰当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不仅可减少重复拍摄影可能性,而且容许使用严格的准直措施;

新生儿室进行床旁X射线检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围其他儿童的照射,不得将有用线束朝向其他儿童;

牙科X射线摄影时,应对甲状腺提供必要的屏蔽。



透视/介入程序中的儿童放射防护

一些X射线透视程序和介入放射学程序中患者剂量相对较高且差异很大,医生应当注意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的放射防护。

应尽量使用脉冲透视以及采用较低的采集帧率,比如在可能情况下使每秒脉冲数从7.5fps降低到3fps;

在重复采集时减少照射野重叠;在实施程序时尽可能防止患儿的甲状腺、乳腺、眼睛以及性腺的照射;

应提供可方便拆卸的滤线栅,仅对年龄大于8岁或体重超过20kg的儿童常规使用滤线栅;对于体重低于20kg的儿童尽可能移去滤线栅,改用空气间隙技术;

对儿童患者检查时应当使用附加铜滤过(例如0.3mm Cu);

缩短成像时间;

使用更加严格的准直;

尽量少用放大技术;

适当使用“终末图像冻结”技术;

在介入放射学程序结束后评估和记录患儿的辐射剂量;

尽可能增大X射线管与导管床之间的距离和(或)尽可能减小患者与影像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核医学中的儿童防护

仅当有明显的临床指征时才可以对儿童施行放射性核素显像;

应根据受检儿童的体重、体表面积或其他适用的准则减少放射性药物施用量,根据体重和/或年龄(婴儿,儿童,青少年)修改给药活度;

尽可能避免使用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

对儿童施行核医学检査应由儿科医师协同进行,检查时可根据情况谨慎地采用有效的镇静方法和各种固定措施;

I-131治疗患者的唾液会有放射性碘对婴儿和儿童污染可能导致儿童的甲状腺受到显著的剂量,避免对儿童的污染是很重要的。


放射治疗中的儿童防护

在照射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保持患者治疗体位不变。对于儿童患者,可使用体位固定装置或适当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剂;

必须根据患者靶区的范围选用或制作合适的射线挡块,对非照射部位特别是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对于儿童患者尤应重点注意对骨骺、脊髓、性腺及眼晶状体的防护。


内容摘自微信公众号“医用辐射防护与质量控制”

“世阳卫生”是一家专业从事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放射卫生性能及防护检测、辐射环境检测和个人剂量监测等业务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我们以科学、公正、准确的服务理念,向广大客户提供专业、严谨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为放射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安全保障,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以下就是“世阳卫生”的主营业务:

1、医用放射诊疗设备性能检测及机房防护检测

2、放射诊疗场所辐射环境监测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控制效果评价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备案

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6、医用放射诊疗设备稳定性检测

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相关标签:放射防护,